仙佛合宗語錄
六、雜咏類
道隱齋雜咏
和吉王太和詩五首
其一
道憑一字作根基,道在無極,且無形無數,乃生有形有數之一太極也。一而生二,陰陽也。二而生三,精炁神也。三而生萬,變化無窮。 運化從心妙轉移。煉精化炁,以心主宰乎其化。煉炁化神,亦心證成其化。此有心之運化轉移,固不外於心。及煉神還虛,得虛靈獨耀,非執著幻妄為虛空者,實無心之妙用也,亦不外於心。正三界唯心之說也。 金自水鄉還白液,白金生於黑鉛水中。亦喻腎水中,生真陽之白炁。乾金兌金者,是也。 木由丙穴返青瓈。丙穴,南方火地也。言汞木之青者,由丙火生出,乃迴返於丙內,是汞出朱砂內之義。亦喻外馳之神,複凝返於內也。 丹凝神炁棲玄谷,玄谷者,即炁穴。神馭炁凝於玄谷,炁凝神亦凝,二者凝而成丹,故曰:丹凝。即凝神歸炁穴之說。 星拱罡台照碧溪。碧溪者,即神水華池也。罡者,北斗第七破軍星之稱,遁法中所謂指者吉。台星者,罡前之三台星也。同罡旋十二位,即斗柄運週天之說。拱罡台,是神行,即炁行也。照碧溪,是神住,即炁住也。 待到無垠坱圠境,垠(音寅),言無涯無際也。坱(音秧),圠(音紮),言鴻蒙混沌也。即證虛無境界時,同佛生滅滅已也。 黃庭獨坐伴夷希。夷希者,不見不聞也。黃庭者,中宮也。獨坐者,絕對待也。伴夷希者,即佛寂滅為宗也。
其二
旌陽曾為斬蛟來,晉時許旌陽真君,斬蛟精至長沙府。 一劍功神逕自迴。斬蛟已,回於南昌。 千二百年吾復至,旌陽迴後,於今又千二百餘年矣,吾復至此,雖非為江上蛟精,卻為斬腎水中蛟精而來也。 幾微一竅炁重開。一竅者,玄關一竅也。炁重開者,先天一炁,生生不已,開而復開也。採藥有時,時至神知,亦予所謂覺而不覺,復覺真玄之說也。 丹凝玉鼎風生耳,三寶合煉於鼎中,真陽與真性,凝結而成丹。玉鼎者,古人金爐玉鼎者喻炁穴。丹既凝,謂之大藥玄珠。採之將至,先有風生於耳後;風聲至,則大藥亦至。 火伏金爐息注胎。下三字,申明上四字。息注胎者,安神定息,謂之懷胎還神。時時息定,則成胎。胎成則息自住,不出不入,神息常住,而頓至滅盡定矣。 此道久將無用處,總言十月,還神定性,從有入無,而實證無生;以無為寂滅,為大用者。 求生舍我更尋誰?此句,有二說雙關。一說,是汝今求長生之道於我,既得聞正法仙道,更不捨我所說,而別尋邪說,乃由汝之真性篤,故能如是也。一說,是求道悟道,而求生證道,必由我自己所為;篤信堅心,凡精密工夫,他人一毫力著不得。
其三
元精何故號先天? 非象非形未判乾。無形象未分天地時,即先天。申明上句,名先天之故。 太極靜純如有動,太極者,虛之極、靜之篤,即靜純。如者,此未為必然之詞,凡若有動,當知。《清靜經》“動者,靜之基。” 仙機靈竅在無前。靈竅者,炁穴生機之靈。無前者,無天之前,即先天。呂祖云:虛無裡面固元精。 夢回妙覺還須覺,妙覺者,玄妙靈覺。夢回者,馬丹陽祖云:自然成真覺,夢裡教知。是也。 識到真玄便是玄。真玄者,靜篤真動,機真靈覺真便是玄之真,我亦曰三真。 說與後來修道者, 斯言不悟枉談仙。斯言者,為第四句而言。
其四
陽炁生來塵夢醒,答藥生之句。 攝情合性歸金鼎。答採藥之問。 運符三百足周天,昔若陳泥丸亦云:“但守火爻三百刻,產成一顆夜明珠。"天一周乃三百六十,何故三百便言足周天?以卯酉沐浴無爻也。 伏炁四時歸靜定。四正之時也。 七日天心陽復來,築基成、金丹已,即是陽精復還足陽炁,採以七日之功而大藥生,曰陽復來也。 五龍捧上昆侖頂,五龍者,飛升沖舉之法也。知得此法,方能離地而上天。昆侖在上田,捧上三關而至昆侖,復落黃庭。 黃庭十月產靈童, 駕鶴淩霄任遊騁。出陽神之後,任騎鶴遊於龍霄漢,世稱天之最上者曰龍霄漢。
其五
言鉛言汞總言非,言非者之言非非,真言神炁也。言鉛汞之言神炁之巧喻耳。 日月齊輪御氣飛。以神馭炁,二者同行同住,故曰齊輪。御氣飛者,依於呼吸則能齊飛。不依呼吸則齊飛無據矣。 子並後升天上去, 午同前降地中回。子之六陽,神炁並從後升,曰上升。午之六陰,神炁並從前降,曰回於地。 歷辰十二皆留伏,十二辰者,用周天十二位也。留伏者,是喻神馭炁之妙用。 灌頂三雙默轉移。三雙者,每關雙竅三關,則三雙。灌頂必由之路。 古聖強名為火藥,身中非火藥,借名火藥以為喻,故曰強名。 不離神炁自相隨。神隨於炁,炁隨於神,故曰相隨。即心息相依之說也。
和吉王韻答所問,以上五首,皆萬曆癸丑稿。今人多是口稱形空,口說修行,其實心不悟,弗識牟尼聖果。牟尼者,是寶珠,佛自修所證之妙果,與仙家一粒黍珠無異。人人所自有者,所當修者。世人乃不知為聖果所成而不知求,但說了心哄套話。大修行人依仙佛正法以修法,了則心亦了,無法則無心。今人自不知心,又不知了。如見人來問,眼識之,心不了;聞人來問,耳識之,心不了;應對人之問,舌識之,心不了;念想將了心二字作好語以答人問,意識之心不了。自將不了心之局,遍教人學之,何似教人吞砒救饑,懷水救寒!如是而自謂已了心,真乎否乎?必如仙佛所教,離欲心實無為,了心於欲界矣。如所教禪定,而禪心無想,禪性無生,為了心於色界矣。如達摩面壁九年一定,如佛四萬劫一定,八萬四千劫一定,全寂滅,出無色界,斯謂之真了矣。
妄將得道贊名流,道名不一,得何道也。《華嚴》二十三參云說何地獄道,何畜生道,何閻羅王世間道,何天世間道,何人世間道。《經》言如此。愚按:淫欲者,入畜生道也,必持戒絕淫姤,身心俱絕,可謂之得免畜生道。修十善全,得生人世間之道;修十善多,得生天世間之道;修四禪滅盡定而寂滅,得不死阿羅漢菩薩之道;行佛所行,住佛所初覺而圓滿正覺,得佛之道。因予門有禪友不知修何得何而證何,故詳舉《經》言及道少助真傳見而已。今之時,師只修無修無證,既掃去修證,又何可言得道?若云不修而自得,乞食貧子人人皆得者,不由於修,則遍世間人皆自得,不必奔馳參學,其不用之修是妄,其自反供招,不足取信於天下,故其說得者是妄贊誑人者。名流者,張大名、揚于遠方者之流,古人謂名無翼而長飛,由愚癡下輩得作一日之衣食,遂造為得道之讚揚,哄得徧世間人奔馳參學,流言不已。 誤殺閻浮後際人。此後若再不實參實悟,無真修之下鬼。 醍醐未見芽穿膝,世尊醍醐灌頂,同仙家真液上升之喻,而今人未見得其灌。世尊蘆芽穿膝之喻,同仙家脫凡捧聖之喻,而今人未見得其穿。既不同世尊之法,安能成世尊之佛?若欲成世尊之佛,必當修世尊之法。我又為吾諸友勸之勉之。 鵲巢何由雪滿眸,世尊有鵲巢灌頂之喻,言頂上有如鵲聲之嘖嘖,即鷲嶺之義也。世尊眼前有天花亂墜,故曰雪滿眸。按:此二景有鵲巢為其出欲界之景,而後有天花為其出色界之景。今時人不知所以得鵲巢之景,何由得天花墜而雪滿眸,欲修佛者抑何獨不信佛此語。 我欲一針通其眼,學佛此案,指與有眼者看。 果誰同證果誰謀?深歎後學愚癡,惑於斷見外道,誰能起信?我欲語而求同於我佛之證,而亦求聞我佛之言為謀,吾見亦罕矣!
答陶先生見贈和韻陶以詩來贈,云不向詞壇學賦詩之句,故和之。 道隱幽齋怕覺遲,來詩言睡起遲為頌,大非也,此但可與世法中人安富貴者言,我輕安樂者不受也。道法中初築基習定採藥煉丹,便能睡少而覺速。彼亦不見古言“披衣猶恐起來遲”之句也。 正逢天女獻花枝。天女者,離女之喻。獻花者,藥生之喻。藥生必用覺照之,所以怕遲。 知斯子夜金還候,子夜言活子時之意,即藥生之候。故言金還候。金者,腎水中金也。還者,去而返還,即《參同契》言金來歸性初也。 便是庚方月初期。庚方月出,庚為西方。每月朔初三日初出於西方。言月之晦而暗,喻入靜。而陰暗至次月三日,陰靜極,暗而復光,喻人身中之炁靜而復動。動之炁猶如月一線之光微。金還之候即月出之期。下句重上句故,便是轉其次耳。 看過乾坤旋石磨,古云“一孔玄關竅,乾坤共合成。”此言旋乾轉坤之妙用。若已看見過,則一切世間事置了無用矣。 任他塵世隔藩籬。只旋乾轉坤之不暇,如旋石磨之不已。任世人之學詩且置之藩籬之外。所謂遠離世間法,妄盡即虛無也。 虛空且盡何用語,乾坤盡處總是虛空,證到虛空又何用著語言為哉? 怪煞狂言不學詩。陶以不學詩為譏意,以學詩為功。我以能詩為舊習妄念而盡滅之。以不詩除氣而無舌耕,根之漏故,怪煞陶言為狂也。
和陶先生卜隱韻 卜居在澗洞未得,先以八行寄來,故出之。 洞古經年之所歸, 幾多岑寂剩斜暉。空洞無人居之景。 可趺石冷吉祥座,世尊跏趺坐磐石之上,有天人刈吉草以為座,今已久無人座,故名冷。 解語花含微笑機。花,恒河前之物,世稱能解語,能含笑也。世尊因天女獻花,拈之示眾,惟迦葉一人微笑悟道。今者久無人拈,故曰含。 欲訊人何離境去,以世情為言,是問前人何故離此生境去而不居。以道情為言,是詰言人是主人翁,境是一切有心有相有為皆是。問此心雖離境而不繫縛於境,或者妄境能離,所以別有常住常樂處耶。 待拈錫好傍空飛。以世情言,昔誌公飛錫杖至潛山下居。以道情言,錫喻息也。飛錫傍空即心息相依而不著心息之相,斯為真息。 不堪忽有棲禪者,不堪者,無奈也。忽有禪者,先正於洞棲也。 先我陶君一展衣。昔誌公到潛山,展袈裟一覆之地為居舍,故亦曰展衣而住矣。
見達摩遺像
憶君昔日叩鸚關,世僧傳言達摩來東,至關前有鸚鵡言曰:"西來的,教我一個脫籠計。",以此故稱鸚關。達摩曰:“東土之鳥亦能言,吾何以能化人?”,返西而問師,得所答之法,復至關,鸚鵡復問,答曰:“合著眼,閉著口,伸著足,便是脫籠計。”如所說,關人謂已死,開籠視之,急飛去。又一說,言航海而來,凡三年而至廣州。此僧人兩相矛盾之說也,故兩存之焉。 不識空教對上談。上者,梁武帝也。達摩初至金陵,武帝問:“如何是聖諦第一義?”答曰:“廓然無聖。”又問:“對朕者誰?”答曰:“不識。”帝不悟'不識'二字之機,遂別去,向少林,故曰今空以不識對帝言也。 石臼井泉何用記,世傳山東古齊國之北有長蘆監運司。其地有達摩修道之具,相傳達摩煉丹築基於此處,直至於今,猶有石臼及煉丹井、煉丹灶,留記在焉,僧人不信,我故強之曰何用此。 靈心道炁枉言丹。靈心者,絕待靈心觀為空假中三觀之一空觀也。道炁者,達摩作《顯宗論》言阿羅阿波羅禪定之息法也,由於聞師菩薩提多羅言出息不涉萬儀,入息不居陰界,當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之句,遂作此論。及《胎息經》極言丹旨,又作《金丹直指》近於仙家之言,而僧人諦言掃除一空,猶貶之曰:九年面壁自知非,不若抽身只履歸。如此,我故曰枉言丹。對祖商量惜之也。 折蘆浮渡西來水,折蘆渡江是達摩以工法渡過彼岸之義,愚人不知,誤為折蘆。之事即世尊蘆芽穿膝之喻,亦同仙家五龍捧聖之喻是也。西來水,即西江水之喻,同仙家腎水中得西方真一炁之喻也。 面壁長參少室山。面壁在少林寺之事,達摩在寺面壁而禪坐九年,人謂之壁觀。自此之後,仙家皆同。此理禪人反貶斥之,正所謂夷子學於墨子而不從其教,終為斯人之自不幸也。 怒視六花飛灑後,怒視者,若為怒目而視之喻也。六花者,天花亂墜之說,得定而出定時之景,此後則出陽神。 豈勞只履悮人間。豈勞者,不必勞也。當漢明帝時,佛法初入中國。小小下果沙門來傳之不真,化之不正,故楚王以帝之弟而學佛,聚眾謀反伏誅,世累輕之,雖神光善說,猶不能證不生死之阿羅漢,不免閻君之手,惟達摩得佛衣缽,是以取信,亦惟神光能自及知非,得真傳矣。愚謂達師便顯神通,猶懼復東塵外道不能救,何示死而示葬熊耳山,示只履而歸,不知狂僧又斥為屍解小果。誤人間至於今,皆棄而不知學。我故曰豈勞。我以所遇即達摩所學,即達摩所修證,及達師略舉其事,頌之以為後佛入師教,實修實證之考耳。
過古峰洞 在楚瀏陽縣東三十里小谿也,其上即天涯寨居民避亂之所。
石寶玲瓏號古峰,洞名古峰,洞門前山建小寺,亦名古峰。 虛中曾是有仙蹤。世傳有仙往來於此,深夜無人,每有聲聞於外。 靈泉暗自供丹灶,洞深無極,人可進七層,石寶泉出,成五七尺小河。通其流,跨流成泉,旁有石台,台前有天然丹灶七具,具徑尺,此其中景也。所喻者靈泉為坎水,真一之精也。即丹家之藥物,言藥時時之有生,似供丹灶之煉。洞有靈泉,人有真水。 翼鼠時來鼓巽風。翼鼠即蝙蝠,其大於鼠,黑者白者陣出陣入,每有數千來若風聲,此景也喻丹之真息,息曰巽風,調息以煉神炁,故曰鼓巽風。 唐士舊分題句景,唐人分景題句在石。 明候新效補天功。明萬曆末,縣令增修餘景。 吳儂自適將東渡,吳者,古吳西言南昌也。儂者,謂我也。將東渡海而登三島也。 不信人間即蓬島。不知此間即三島。
過道吾山古刹在瀏陽縣北三十里。
道吾境頗幽,有落脈落穴,後前可容三殿,左右各可容三,左右二水合於前,左右有山,右略高,中門流二水之合下為瀑布三五丈,洞約數百尺,之下有龍井,孫真人所針病龍潛居於此,九霄長老一徒,化龍於此殿,左有坑田二里許,萬曆初,有常住南垣和尚打虎於此。 逸老強登遊。逸老者是三教逸民也。本無遊觀,但為卜居入定化神,不得不一及此境。 草織山腰路,路有石甃,瓦中為跨,左右則弱草交織。 橋連洞口流。洞口之左,另有一流兩相合跨,故橋連此洞口。 石龍浮澗面,瀑下流五里許,洞中有石龍長丈餘,大如斗,水流急則一首四足一尾活動如生,水深尺餘,龍背尺三五寸,故見如此之妙。 仙座列峰頭。山頭殿有箭許有白虎山,其上有仙座對弈,遊人擲石碁子山下,次日在坪中如故。 不見高僧定,宋時道吾山有宗智禪師,後有九霄長老,雖有大名,不過死此而生於彼者,逃畜道而生於人道而已,故不能長定如迦葉七百年古錐,不能如世尊八萬四千劫一定方起,所以今不可見者,因只在須陀洹下品之果耳。 空聞舊證修。世傳宗智能參禪,今乃不見,則知無禪定修證者,亦可惜可惜。
道隱齋禪關即事
擎柝呼魚食, 推軒放鶴歸。即敲竹鼓琴喚龜招鳳之義。 靜中看飛躍, 天地亦微微。
記曹老師西山煉神處圓示
林疎亭腐草,入定之境也。 山斷路連橋。獨木小橋小防人渡。 中有空王定,最無大用。 年深不識秋。超劫忘年
葵葉扇
似月不隨缺,古之譬如望夜中秋月。 生風不由穴,念動則風生。 紡世則趨炎, 此君寧去熱,懶障晉塵汙。 晉元規塵污,人每用扇障面,而此則不為人障面。 羞押鄭歌歇。清靜復中鼓巽風。安能與淫聲作催拍安賦通天常本來面目,只在此亦非潔不屑,非徒然是執不屑稱自潔者此。
蒲草扇
曾謂風行草偃, 於今草舞風生。 造化原於感應, 天機之道皆然。逆用之則有所生。
千秋歲詞壽六旬壽海福山二圖。甘先生乃瀏陽縣學秀才,通藏教,其畫法以壽字為海者,內套福字為山,中包壽字為海,別世法常見也,故首句五,亦超出常見以為言也。 壽先五 福樂添籌盈屋,海屋添籌破題意之言,海籌也,正是得妙之句。 龜息住鶴胎足。此二者皆有壽之物,抱朴子云千歲龜鶴,故皆以稱壽者。 七桃獻壽三瑞,西王母以七桃獻武帝以祝壽,乃言此桃三千年開花,三千年結果,此言獻者,為一萬八千年,極稱以頌壽之高也,按此於大明洪武皇帝初寶藏中有桃核半邊長六寸,濶五寸,內刻武帝庚子年號。我太祖皇帝命學士宋濂作《蟠桃賦》勒於內,則其大可知。 八仙會逢六,八仙慶壽,世俗說也,一旬一會,六旬則六會也。 駐童顏齊唱道生來金栗。西土古有金栗如來佛,佛也所壽持齋素,事佛故以此。 虛中清於竹堅白精於玉。此頌壽者之有德。 闡宗風,每講經說法,欲以談空標名者。 宣化育。道岸之立道標。 天廚供天祿。 修禪定,以禪悅為食,謂之天廚送供。 看壽元 百千萬億從今祝。
又 福先稱壽,花甲周時候,福字套壽字在中心為主,故此頌壽意多前詞以福在中心為主,故頌福多。 彩衣斑蘭芽秀。上句言其子,下句言其孫,亦能讀時文作舉子業。 具慶書香舊衣缽,猶勝在二十四考中書右,頌秀才垂老,於經歲,考科考之多。 物外聖賢流,向物外參究佛法,實作秀才在聖賢之流。 圖中逍遙,只適天真超萬有, 須彌是古錐。古錐塔也。佛弟子迦葉一祖端坐禪定如塔聳時,人頌為七百年老古錐須彌高於頌壽。 恒河非面皺,經云三歲見恒河與六十見恒河全不變異,六十面皺於童年,是有變異,今頌壽者即不變之恒河,非有變異之面皺也。 樂壽延擊虛空和,衡山笑。擊虛空者,是打破虛空成粉碎也。衡山笑者,藍養素得大定正覺而不能出定,劉海蟾提以出機,遂拍手大笑而出,故南嶽諸人皆稱為長笑仙。喻壽者,得念佛正覺而樂壽也。
禪人號五言絕句
五蘊空華藏,五蘊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、觸法也。此正經中只舉眼言而例也。僧流總不知聲亦有受想行識;香亦有受想行識,味亦有受想行識,觸法皆有五蘊而皆空。華者是我心所依,習定習空之法界是也。 孤燈貫頂門。即是滿月當空,靈兔獨耀之義。 西來些子意,達摩西方而來,惟直指心法,此句直是總說,僧全不知,遂錯認不用功夫,便自稱為心法,便落空亡外道無記空矣,佛教初機、熟機上上機,有持念護念,方得見性成佛入頓教矣。 悟得是真人。悟此是真禪人。
贈鄰館友人入關避世
違范於今月五圓, 忽聞入室竟求仙。 傳經帳後情歸性,書館後入絳帳之設,借言入關房參禪,其實避損友也。情歸性,即攝情之說,金來歸性初之義,贊詞也。 煉鼎爐中汞攝鉛。以神馭精炁乃為日月工夫。 依君正切春中樹,謂比春天樹之相。 隔我遙沾海外天。言關空入三島,隔我於海外之天。 願視蓬山峰下藥, 得來住世樂千年。
閑坐禪關習定
避塵不為世緣忙,不掛萬緣則心可定。 一竅中藏極樂邦。得禪定為極樂。心不在定,則著世緣妄想煩惱。 漸汲澗泉烹佛性, 旋燒神火煉金剛。 刹竿倒卻門前幻, 寶炬長燃殿上光。 眼藏本來渾正法,即世尊正法眼藏之說。 孤高身已在西方。
贊胡僧畫像
繡髯胡僧一法無,萬法歸一,一歸無,得無佛無法之果。 蒲團蹲踞自如如。 天花悟後忘文字,言天花亂墜之後,成佛正覺。忘語言文字,無得無說,如文殊所謂真不二法門。 飼口緣空釋槵珠。槵音患也。槵珠,木槵子所造數珠也。飼口者,牛口四噍也。佛弟子橋梵缽提之口雖不食時,亦虛噍如牛口之飼而不止。佛與之數珠,令常念佛,以除口業之病。畫中以珠置遠地,若無用,故云然。 生死了然言句外, 禪那迎徹月輪孤。禪者,靜也。那者,梵語,即此言息也。至靜,之息攝,至靜之心而寂滅大定,故曰徹曰月孤。 堪誇味淨蓮生舌,世尊言:時一八哥鳥念佛,死葬之後,墓上生蓮花。開墓視蓮根生了鳥舌。 龍虎同歸一缽盂。降龍伏虎,俱入一缽。全首皆說所畫景,故畫即無言之詩,詩即有聲之畫。
登天涯寨絕頂 在古峰洞上之山頂,古人避亂之所,故以寨稱。壘石為城,結茅為舍,暫可耕食鑿飲□□,古地約五裡而已。予卜靜居,故登之,似可且止。
天涯絕寨步雲行, 石磴巉岩遠寨城。 煙霧鎖腰征旺氣,山腰間,時有煙霧橫鎖之如畫圖。 震霆顯跡護山靈。世傳頂首為嘯天龍,有穴□□前有五獅,右有五星,外有貴峰尖聳及文筆左右皆有金星貫耳後所,末有五節金星,大貴福地也,曾有一人盜葬,迅雷擊墓,揭棺而棄之,天地靈應相護如此,虎穴更甚近。 正期池上群仙宴,頂有大池,亦積水養魚,亦可吸飲,堪喻瑤池。 了卻人間一局情。欲赴仙宴,宴必先世。 瀟灑達觀塵世外,
空中時覺有雞鳴。世言淮南王拔宅飛升,空中雞犬皆鳴。登此絕頂,亦若將聞空中雞犬聲者。
壽門下法眷羅秀才,母九旬,羅乃長沙府瀏陽縣學秀才,名廷綸,法派名太玄,亦賢良有志慕道者。
沙星煥彩壽來徵,沙星在彩星之旁一小星是也。明則生人,有高夀者,其度之下應,長沙府地,故用此祝此方之壽。 九十萱華傲菊名。九月生。 鶴櫃足呼蘇氏養,楚有蘇聰真人,成道後事母,室中置一櫃封箱嚴密,凡母所欲食者,向招呼即至,母舅開櫃視之,一鶴飛去,此耽以神通為養者。 杏林傍視董仙成。董奉仙人以醫濟世,每醫一人病癒,令種一杏,遂成杏林。羅之父,明醫也,每製藥而母傍視之,故藉以為喻。 群英會慶誇風苑,群英言儒林之眾,會而慶壽,如聞風苑之聚會,有眾仙也。 令子葆真近木鄉。木鄉,禮部官也。天下文士貢舉屬之,頌其子也。 好卻吳儂微一祝,子本吳地人,幸逢祝會。 願言王母是同庚。末句始收祝壽意。
壽文人四句。魏國公徐,號六嶽,諱□□,最善詩文,當今朝班道德文章之元首,聖賢輔弼之名流,更精大小楷草筆法,時人求者甚多,或有不暇時則令其人取別稿來看,故人來取予此稿也。以國公自敘其景,立言獨異之體當如此。 待漏墀東曉帶星,墀東者,朝班之東,最上第一位也。 側觀南極遠增明。東立則南極在左側,南極增明,則人壽之本意。 暗回四度輝文字,以星明於周天之四度,暗帶人壽之四句之文字是暗帶人號也。 會際三元煥大城。因上元之壽,以三元暗頌文人。 草莽定徵人壽考,將可證草莽中定有壽之人,作疑詞也。 江阜會是客豪英。言始知近江邊,有吳人當壽期。 書之物色求考德,如武丁圖像求傳說也。 咸謂當時葉子生。末句始歸壽意於真人。
道隱齋中勉門生學 道隱伍子書齋設教之地,故有此作。
人生飛去不同群, 正謂天分理自真。理者,天理也,即天命之性。 十五未之先學性,文宣師十五而志於學。 尋常虛度此青春。 不信經書皆師範, 安得襟裾邁等倫。不以經史為學,則不知道理本分之事,似乎無知之馬牛而襟裾,安能以襟裾而勝眾人乎? 舉目試看當世士, 螭頭立者是何人。朝廷殿前階斜砌大石,皆刻為螭龍之狀。 (部分佚失) 財齊封足貪, 渭隱真奇特。 奔走紅塵心, 一一皆成惑。舟之安靜,樂於車馳馬驟之動,勞則奔走者皆惑。
仙佛合宗語錄
後跋
《仙佛合宗語錄》始成,有姑蘇弟子吳澄川問:斯錄亦當付之欹劂否?沖虛子曰:不可。斯錄也,備龍門秘法天機,續邱祖龍門仙派之錄也。若是有力慕道者,則將此以度同志之人;若是無力養道者,則藉此以遇護道之侶;不比《直論》人人可見也。須百日功成者,方可付之。否則,或三代有德向善,兼能助師養道,或力不足,能代募助師亦可付之。古云“法財兩濟”,此之謂也! |